产投集团抢救老档案 服务老职工
历史遗留企业档案问题频发
九十年代末期,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大幕的拉开,大量国有企业关停并转。当时,由于条件的局限性,大部分企业文书资料、财务等档案分散堆放在市区不同的地方,造成保管困难、查阅十分不便的现实问题。
近年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企业档案缺失造成的问题频频发生,如越来越多的原国有企业职工临近法定退休年龄在办理退休手续时,社保部门无法认定其视同缴费年限;在办理老职工遗产公证时,其家属需四处奔波查找档案;在落实国企职教幼教退休教师待遇时,同样遇到查找原始档案依据困难等诸多情况。由此还造成相关人员不断去信访,甚至提出司法诉讼,产生一些社会不安定因素。
抢救性保护工作落实处
针对该情况,常州工贸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常州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成立以来,做好老国企文档等原始资料整理的基础性工作,早规划、早行动、早落实。自2014年12月开始,产投集团领导高度重视原国有企业老档案的抢救性保护工作,心系老职工,多次要求职能部门制定计划、落实措施。集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已知分散在全市12处的原市属国有关门破产企业的文档资料,预先安排2000㎡场地集中存放,并进行抢救性收集、保护;同时,积极、主动与市档案馆联系、沟通,市档案馆特意委派档案专业人员现场指导档案整理工作。在市档案馆的大力帮助下,位于运河五号的常州市档案博览中心顺利完成了这些老档案的统一接收工作,并于近期做到归类管理,整理上架,提供查询。
克服困难一心解民忧
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公司综合管理部克服诸多困难。如:原常州冶炼厂老厂区的科技大楼11楼存有部分文档资料,但楼内水电皆无,电梯停运,室内和存放的资料堆积着厚厚灰尘。面对困境,公司综合管理部统筹安排,克服人手少、环境差、任务重的困难,抽调恒安(工贸)托管中心三名同志全程参加,进行现场整体协调、指挥搬运。不顾满屋弥漫的灰尘,工作人员戴着口罩奋战多日,终于将211袋文档、财档资料移交给常州市档案博览中心,将163袋科技书籍、12大柜技术图纸等搬至集中存放地,为企业职工今后查找相关资料提供了服务保障。
截止今年5月,产投集团共移交分散在全市12处,45个企业近20万卷文书、财务等档案资料。目前,这些移交的文档等资料,每天都为全市老职工查询档案,维护切身权益发挥着重要作用。